5月28日電 日前,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了《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本》,首次將起源于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納入其中。這被國內外諸多專家認為是中醫走向世界的“里程碑”。隨著中醫藥文化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與認可,張恒春藥業董事長王偉杰表示,中醫藥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巨大財富,中醫藥養生保健在大健康領域具有明顯優勢,張恒春藥業將在繼續做大做強中藥的同時,發展中醫藥養生板塊。
張恒春國藥號老店
百年老字號張恒春 匠心傳承中醫藥文化
張恒春始創于嘉慶五年,距今已有219年歷史,曾與北京同仁堂、杭州胡慶余堂、武漢葉開泰并稱國藥三塊半招牌之一,1991年被授牌“中華老字號”。在中國新聞網致敬國醫藥系列調查中,張恒春建立的中醫藥文化傳承體系、名店名醫名方名藥傳承體系、精品丸劑現代工匠傳承體系、秘方傳承體系、養生傳承體系等中醫藥傳承體系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。
“傳承是張恒春發展的根基,創新是張恒春發展的方向。”王偉杰表示,張恒春堅持做自己最熟悉、最擅長的領域。在傳承中醫藥文化方面,近年來張恒春組織了中醫藥專家對檔案室、文史館的部分老處方、老醫案、《醫方集抄》進行整理,編輯出版了《張恒春老字號傳承技藝與百年秘方》、《張恒春國藥文史研究》、《嘉慶老字號百年張恒春》等多部書籍以及數十篇論文;并且成立了“張恒春傳承店管理中心”、“張恒春慢病管理中心”,實施了“一中心(研發中心)一基地(產學研基地)一院(張恒春中醫藥研究院)一站(院士工作站)”規劃。
張恒春藥業董事長王偉杰
在創新發展方面,王偉杰認為,傳統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中醫藥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巨大財富,中醫藥養生保健在大健康領域具有明顯優勢。如今面對新的消費群體,張恒春積極通過“張恒春中醫藥文化體驗館”這個載體,借助于實物、展板、視頻等直觀地展示了張恒春中醫藥文化,通過體驗互動環節,提高廣大群眾對中醫藥的認知,激發了他們的熱情。“我們通過傳承創新的健康產品,講好張恒春厚重的歷史,講好產品背后的故事。”王偉杰表示。
據悉,目前張恒春已推出第一款文創產品——張恒春“百草森林”系列香囊。“百草森林”系列香囊,提取了張恒春的品牌歷史故事,結合中華傳統神話故事,設計出了以馬、鹿、仙鶴、麒麟這四種中華祥瑞生物為主角的四款香囊的外表,利用張恒春藥業強大的研發實力,運用張恒春傳承古法技藝,賦予香囊預防失眠、預防感冒、提神醒腦等多種護理養生的功效。
張恒春中醫藥文化體驗館
積極籌備赴港上市 布局大健康產品領域
與北京同仁堂、杭州胡慶余堂、武漢葉開泰品牌相比,王偉杰坦誠,“雖然公司近幾年高速增長,復合增長率超過20%,但已經與國藥三塊半招牌的稱號相距甚遠。”
“振興老字號是張恒春人奮斗的目標。”面對當前競爭日趨激烈的醫藥市場,張恒春正積極籌備赴港上市。王偉杰分析,“老”是張恒春最大的特色,是一種積淀。老字號的價值在于“老”,而出路卻在于“新”。張恒春運用“互聯網+”思維積極創新,注重文化和技藝的傳承發展,飽經滄桑的民族品牌才能歷久彌新。
“資本的進入將會為我們在品牌影響力、渠道以及資金等多方面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,為企業快速擴張提供資源保障。”王偉杰介紹,香港IPO具有市場的靈活性多個優勢,因此最終選擇在香港主板籌備上市。據悉,目前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,正式進入專業審計期。王偉杰透露,張恒春上市后將重點在產品升級、品牌建設及大健康產品領域進行布局,同時將在全國推廣中醫藥文化體驗模式。
據業內人士分析,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是中醫藥學的核心,“不治已病,治未病”認知的優勢和特色日益凸顯。在中國,中醫藥被認為在延年益壽、養生保健方面有明顯優勢,在大健康產業巨大的市場中,中醫藥可挖潛的方向眾多。
電話:0553-5849208 傳真:0553-5849356
地址:中國(安徽)自由貿易試驗區蕪湖片區鳳鳴湖南路10號 郵編:241006
皖ICP備15023079號-1

皖公網安備 34020702000356號